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5篇正文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课件应该怎么写呢?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 1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介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

五、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

(2)�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三部分(9)归结全文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二、学习新课

一)默读课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1、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2、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3、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二)默读课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工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三)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明确: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

四)请整理作者的行文脉络

五)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三、总结

四、作业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4、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从文章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2、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他与康有为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三)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是举一些事例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举例论证(又叫摆事实);

道路论证是讲一些道理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道理论证(又叫讲道理)。

不同点:

(1)、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四)介绍学习目标:

(五)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积累字音字形,词语解释。圈点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由此给文章分部分。

——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六)小结:本文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敬业乐业”这一中心思想,结构清晰。

附板书: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不二法门总

(2~5)论述有业之必要

2~8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6、7)论述“敬业”的重要。分

(8)论“乐业”的重要。

(9)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总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内容

1、词语解释

2、文章结构

3、文章中心

(二)朗读2~5段,思考

1、概括内容:

——有业的必要性

2、中心是“敬业与乐业”为何用4个段落的内容来写有业的必要性?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

3、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讲道理孔子:说明无业的害处

举例论证百丈禅师: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

4、作者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的用意是什么?

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5、作者在说明有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什么结构?

总——分——总

(三)朗读第6、7段,思考

1、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要敬业

2、思考:什么是敬?什么是业?为何要敬业?怎样做才是敬业?

1)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3)一方面,劳动是人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为了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才使得生活有意义。

4)忠实

3、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敬业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四)朗读第8段,思考

1、概括内容:

——乐业的重要性

2、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4、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五)朗读第9段,思考

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六)小结

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 3

【课时目标】

1、品析演讲词的语言特色和写作艺术特点。

2、分析文本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辨析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6)

同学们,《敬业与乐业》不但是一篇议论文,还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演讲词。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演讲词语言方面的特点,分析文本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后看看本文的写作艺术特点。

二、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一)语言品析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本文,品析本文作为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阅读第6段,看到“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这句话中“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教师点拨:同学们要结合本句所在的语境去分析理解。

预设:“消化面包的机器”是指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人。

教师追问:用“机器”之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用“机器”之喻,使演讲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老师指正:(出示课件37)

教师:我们刚刚讨论分析了这篇演讲词的语言之语句含义及表达效果,下面我们再看看演讲词句式吧。

要求学生阅读第8段。

教师提问:“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话改为“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甲:我认为,不可以。

教师:不可以,请说说为什么不可以。

学生甲:我看这两句的句式不一样呀!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38)

教师提问:“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乙:肯定不可以。

老师: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可以删除。

学生乙:我认为,这句语言是口语,这样演讲词的语言让人听起来亲切。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39)

(二)文本探究

深入阅读本文,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提问:第6段最后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认同作者的衡量标准吗?

要求学生阅读本句所在文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讨论。

学生积极抢答。

学生甲: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是合理的。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到了圆满,他“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甲:因为这个标准立足于现实,不好高骛远,容易让人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

学生乙: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衡量标准不够合理。做出大成就者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克服困难,充分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到圆满,做到极致。

教师追问:作者的这种观点很容易成为某些人的借口,削弱他们追求成功的积极性。

学生丙:如何看待这个标准,语境不同,人生观不同,看法也不同。如果说,上时代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的话,那么这一标准是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因为现代社会更提倡主动进取、勇于挑战的人生观。

……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40、41、42)

(三)方法探究

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深入浅出的论证了“敬业”与“乐业”的关系,师生共同再次阅读本文,分析探究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且分析其作用。

教师提问: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课文,仔细分析抢答。

预设: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学生甲:举例论证

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的事例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列举佝偻丈人专心承蜩的事例论述了用心专一就能达到目的,就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圆满;总统与黄包车夫做各自工作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学生乙:对比论证

第3段,引用儒门的言论,从反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第4段,引用佛门的言论和事例(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从正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这两段运用正反对比说理,具体论证了有业之必要性。

学生丙:引用论证

文中引用孔子、朱子、庄子、曾文正等人的话就是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乐业”的`价值,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学生丁:比喻论证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运用比喻论证,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蛀米虫”和“盗贼”,且连用两个“简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作者对这种人厌恶、鄙弃的程度之深。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43、44、45)

教师:同学们,这里我们说道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出示课件46、47)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议论文学习中阅读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答?

预设:(出示课件48、49)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把本课的主题归纳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预设:(出示课件50)

教师:学习了这篇演讲词,我们对于“敬业”与“乐业”有什么样的感悟?

学生讨论后积极归纳。

学生甲:作者在谈职业趣味时提到“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学生乙:我们在学习中,我们喜欢互相比成绩、比干劲儿、比进步,在竞争中我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51)

四、回读课文,写作特色

要求学生回过头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本文运用的写作特色。

教师提示:条理清晰,思路严密。(出示课件52)

学生甲: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另外一些标志性词语“先要说说”“第一”“第二”的运用和过渡句连缀全篇,使全文有条有理,思路严密。

教师提示:引经据典,生动有力。(出示课件53、54)

学生乙: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学《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

教师提示:语言通俗易懂,凸显演讲特色。(出示课件55)

学生丙: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听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这些都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现场实际紧密联系了起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五、教师归纳,课堂小结

今天当你面对学业昏昏欲睡、唉声叹气时,明天当你面对工作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时,将来当你面对困难畏缩不前、萎靡颓废时……希望这篇约稿“敬业乐业”的精神演讲词,本文充满激情的语言、经典事例和精辟的论证能随时带给你无穷的力量,让你不仅为了生存而“敬业”,更能因为“乐业”而享受人生。

六、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57—59)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七、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阅读司马牛的《择一事贵有恒》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60—66)

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首先要明白本文的论点是“择一事贵有恒”,再次表明本文严谨章的结构思路清晰,标题即是中心论点,①—⑤段列举三位业界巨擘的事例进行论证,⑥⑦段联系实际进一步分析论证,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观点。文以三位业界巨擘为例,论说题目都践履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来证明本文的论点。

八、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67)

1、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2、课外搜集更多的关于“敬业与乐业”的例子,进行阅读,并与同学们分享。

3、小练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从议论文的角度来讲解本文,主要把握了本文的观点以及论证方法。在学习议论文的知识要点时,还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明白怀有责任心,“

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大胆提问、交流想法,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涵,真正明白了“敬”与“乐”对于当前学业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在对学生自觉学习(预习)能力要求高;课堂上文本的朗读时间不足。

【课后预习】

1、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为学习本课扫清障碍。

2、探究第8课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第8课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 4

【课时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1)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要精进,则不可懈怠。职业要进步,该怎样做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近代学者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价值。

板书课题:7敬业与乐业(出示课件2)

二、温故知新,扫清障碍

(一)文本知识

1、作者简介

老师:同学们,通过历史学习,你们应该知道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一个系广东新会的领袖、学者是谁呢?

预设:梁启超

老师:(出示课件4)

2、背景资料

老师: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了解了本文的体裁是演讲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演讲词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5)

3、文本知识

(1)演讲词(出示课件6、7)

老师:刚刚,我们一起了解演讲词这种体裁的特点,但是这一文章也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我们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梁启超的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对议论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这里对应该议论文的知识再作一下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2)议论文知识(出示课件8、9、10)

(二)预习检查

1、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11)

教师提示:“解剖”一词中的“剖”不能读成“pū”。

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课件12)

老师提示: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串句记忆法”区别“咽”的读音。

咽(yān)喉疼得厉害,连一滴水都咽(yàn)不下去,急得他直呜咽(yè)。

3、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13)

教师提示:“旁骛”的“骛”字形容易写错,不能写成“鹜”,下面是“马”,“趋之若鹜”

的“鹜”的字形下面是“鸟”。

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4、15)

老师提示:同学们,这一课重点词语中包含的成语比较多,我们在掌握其意思的同时,还要学会这些成语的用法,如“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分析文题含义,从而初步了解文章写作的内容、掌握观点、分析思路。

老师提问:文题包含了哪些内容?

预设:“敬业”和“乐业”。

老师提问: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

预设:(出示课件16)

老师提问:问题中“敬业”与“乐业”两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出示课件16)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3、师生共同探讨,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 】

老师追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后,在文中寻找一下反应文章中心论点的语句,或者归纳一下。

预设:我认为,是文章的题目。

老师追问:其他同学认为呢?

预设:(出示课件18)

老师:现在,我们明白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下面,我们就看看本文是如何围绕这个观点展开的。

教师提问: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教师: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提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就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师:提问很好,就是这个意思。

预设:(出示课件19)

教师追问:我们再看看这三个方面的论证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老师: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预设:(出示课件19)

教师:我们一起通过分析讨论,知道了本围绕什么样的思路展开了,下面看看本文的结构层次。

教师提问:根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次的意思。

预设:教师点拨指导。(出示课件20)

开头交代题目来源,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教师追问:我们从架构上看看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教师点拨: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阐明题眼,总起全文,主体从两个方面分而论之,结尾合拢总结,收束全篇。层次清晰,条理井然。??

教师:下面请三文同学把层意归纳一下吧。

学生抢答:

学生甲: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学生乙: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学生丙: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21)

四、再读课文,精读细研

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事实共同分析把握本文内容的深层次关系及蕴含的道理。

教师提问: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引导阅读本文第1段,分析作者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教师点拨:也可以从分析本文1段的作用入手去分析。

预设:第1段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揭示题目的由来,进而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领起全文。

教师点拨:(出示课件23)

作者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学《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教师追问:下面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三个主要什么样论据来论述“有业之必要”的?

学生阅读第2—5段,思考分析运用什么论据论述的。

教师追问:第2、3段是运用什么样论据进行论述的?

学生抢答:第2、3段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即从反面举例论述“无业的害处”。

教师:那么第4段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师生:第4段,从正面举百丈禅师的例子,论证“有业的重要性”。

教师追问:第5段呢?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学生甲: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述“有业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课件24)

教师提问:我们再思考一下,作者在论述“有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学生积极讨论回答。

预设:(出示课件25)

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运用对比论证,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教师:我们讨论了本文运用什么样的论据论述“有业之必要”,下面再来讨论一下道理论据的运用。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学生质疑:老师,是不是举一些道理论据来论述“有业之必要”?

教师:是这样的。

学生围绕“有业之必要”的观点解析调动自己的积累进行讨论筛选这样的道理论据。

预设:(出示课件26)

教师:我们什么讨论了本文的第一个问题——“有业”,下面再来谈谈“敬业”问题。

教师提问:阅读第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

学生阅读第6、7段,寻找课文中的语句。

学生:敬业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29)

教师总结:第6、7段是这样解释“敬业”的。

教师提问:我们明白什么是敬业,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敬业”?

教师引导学生读第6、7段,分析并归纳。

学生甲:我认为,第6段,论述了敬业是有原因的。

学生乙:我认为,第6段,论述了敬业是有意义的。

……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我们为什么要敬业。(出示课件30)

教师追问:第7段中,如何论述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再次阅读第7段,解析分析。(出示课件31)

学生甲: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总统的建设一个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学生乙: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8段,谈谈为什么要“乐业”?

学生阅读第8段后,讨论回答。

预设:(出示课件32)

教师追问: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乐业”呢?

预设:(出示课件33)

第一、身体力行得快乐。

第二、刻苦奋斗有快乐。

第三、竞争取胜找快乐。

第四、远离无聊就快乐。

教师提问:课文第9段,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齐读课外后,抢答。

学生甲:敬业即是责任心。

学生乙:乐业即是趣味。

教师追问:我们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生活?

要求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去分析归纳。学生抢答。

学生甲:是我们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学生乙: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

学生丙: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教师:(出示课件34)

教师提问: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对“敬业精神”的理解。

同学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预设:(出示课件35)

敬业精神即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的这份职业,怀一颗崇敬之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应做的那份事情,并力求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另外,不论是社会发展方面,还是生活学习之中,也都离不开敬业精神,这是自我尽职尽责的体现,也是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五、教师归纳,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思路,明确了阐述的三大问题:有业、敬业、乐业,并分析了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在课堂讨论中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

《敬业与乐业》课件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的结构,理解的主题

4、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

学生准备:

1、课前阅读课文完成“自学学案”

2、查阅资料搜集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资料。(可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特色分析

此设计有三大特点:

1、重视学法的指导。如课前有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照学案,自己预习课文,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更是以小组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养成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教师适时地给以“导”和“点”的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问题设计,形成文体意识。

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文体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从而站在议论文问题的高度把握全文,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法,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学以致用的阅读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讲。读过课文的同学想必一定能感受到大师的博学、幽默与平易吧,同时也一定会为他的演讲所折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严密。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吧。

自学学案部分:(此部分由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一、问题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生字,通过查字典,能说出生字的音形,找出文中�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是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什么?

5、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6、在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7、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2、这是一篇(),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的论点,围绕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接下来,分别谈论了()、()、()的重要性;最后,又用()和()总结全文旨意。

(二)、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旁骛()拣择()衔着()承蜩()佝偻()亵渎()强聒不舍()粘蝉()

(三)、解释下列词语

①断章取义:②不二法门:③安居乐业:④强聒不舍:

课堂教学部分:

一、学案自学部分展示:(检查预习,分组交流)

1、分组互查、质疑、交流。

2、全班质疑、交流,投影展示部分优秀学案。

3、教师点拨。

二、研读学习,理解内容:(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阅读2————5段)

2、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阅读6————7段)

3、怎样理解“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作者认为苦乐的关键在于什么?(阅读第8段)

4、“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三、品味语言,感悟特色:

1、从讲演词的角度分析下面两段话,� 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

B、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谈理由,并体会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论证;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这样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试仿照这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为课文第三、第四段再写一组类似的论据。

2、读了后,�

(2)当堂交流,学生老师进行点评。

五、布置作业,课外训练:(学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