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看花灯(6篇)正文

《看花灯(6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

看花灯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正确书写6个生字。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的又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了解员小姐看花灯的文化风俗。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看花灯时欢腾场面。

措施:

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写好字,有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策略:

1、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不能理解,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2、采用学生朗读、自悟写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的方法。

教具准备:带由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并再组成词。

2、读课文。

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范读或听录音。

2、指名读师进行指导。

3、学生自由练习。

4、学生之间互读并进行评价,指名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学写字。

1、出示小黑板田字格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字形分析。

2、讨论7个生字笔顺。

3、教师指导“年”的写法。

①、师范写“真”字中间的三横用红笔标出来,注意中间是三横。

②、范写年,注意笔顺。

4、学生书空练习,书写生字。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说出这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花金吐立各年

看花灯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想像花灯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调动相关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看花灯》是一篇洋溢着欢腾喜庆气氛的儿歌,它以生动活泼、极富动感的词语配以充满年味的画面,将元宵夜看花灯的热闹场面及各种花灯的奇妙之处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学情分析〗

这是一所北方城市的学校,大部分孩子有过元宵夜看花灯的经历,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在课上,通过播放录像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灯笼型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喜欢)为什么呀?

生:-因为过年的时候可以放鞭炮、礼花。噼噼啪啪、五颜六色的,很有意思,今年过年我舅舅放了一个二踢脚,声音可响亮了。

-过年的时候家里有许多人,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玩,我觉得特别的热闹。

-过年时候,我要做什么事爸爸、妈妈都能同意,我去吃麦当劳,爸爸还给我买了一个望远镜,我特别高兴。

师:是呀,过年真是太好了,全家人都在一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老师也特别喜欢过年,而且我还把过年时快乐的事情都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其中有放鞭炮、贴春联、舞狮子、看花灯等场面,录制的场面热烈、欢庆,并且有本班学生的身影。)

当录像中播放看花灯场面时,教师随画面介绍:看!有趣的金鱼灯、漂亮的荷花灯、可爱的小羊灯……(学生们也兴高采烈地和老师一同介绍起来。)

[点评:通过再现过年和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将学生带入喜庆的气氛中。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为学习儿歌内容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

师:同学们,你们也去看花灯了吗?你还看到了什么样有趣、漂亮的花灯呢,给大家说说吧!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老鼠偷油吃的灯。

-我看到了一个啄木鸟灯,它好像正在捉虫子呢,还一动一动的,可有趣了!

-我在中街看到了一个大花脸的灯,像唱戏的似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

师:你们看到了这么多花灯呀!老师不仅喜欢看花灯,你们看(出示花灯形状字卡:花灯)我还自己动手做了两个漂亮的小灯笼呢!好看吗?(好看)小灯笼上的字认识吗?

生:花灯。(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认识的呢?以前在哪见过吗?

生:-我知道“花”就是公园里见到的“爱护花草树木”的“花”。

-“花”就是“花生”的“花”。

-我小时候就认识“灯”字,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护眼灯”,上面就有这个“灯”字。

-“灯”也是“山西灯会”的“灯”,我在南湖公园门口见到的。

[点评: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把要求认识的生字随机出现,既生动、有趣,又分散了难点。]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歌《看花灯》。(板书:看花灯)

师:谁愿意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对能读出喜庆感觉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儿歌当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读读课文,会读的同学可以轻声地和我一起读。

生:-我觉得老师“大街小巷人欢腾”这句话读得特别好,就好像真的过年了一样。

-我觉得“纸做的金鱼吐泡泡”读得特别好玩,好像真有一只小金鱼在吐泡泡。

-我觉得老师读得都挺好,就是“元宵夜,看花灯”这句话要停顿一下,因为中间有一个逗号。

[点评:学生评价教师读文时,他们会首先要求读准、读好,实质上也是学生接触课文内容的开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理解与体验。]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评价,我觉得你们很了不起,不仅读得好,评得好,而且,有一些字同学们以前就认识了。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小灯笼上的字,如果你会读就大声地读出来,如果不会读,就请你把手举起来,告诉老师,好吗?

教师将学生认得较好的字,贴在黑板的左侧,将大部分学生认得不够好的字贴在黑板的右侧,个别学生不认识的字,及时练读。(字卡的形状为圆形、兔形、鱼形花灯式样。色彩鲜艳,造型简洁、美观。)

[点评:教师采用测读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识情况,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教学。]

师:(指黑板左侧)这么多字都会读,了不起,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师:(指黑板右侧)这边的字有办法和它 (学生用问一问、拼拼音的方法认识生字。在组内交流学习识字、读词。)

师:谁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来读一读。最好再组个词语。

师:能给“年”字再多组几个词吗?

[点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小老师”领读等多种识字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师:课文能读准了吗?能试着读给同学听听吗?(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评一评字音读的准确情况。)

三、写字

师:(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田字格中的这8个字,不仅要求同学们能够读好,还要求大家能记住它们、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学生有的说用记笔画的方法,有的说用换部件的方法。当提到“年”和“真”字时,教师重点指导写法。)

师:把书翻到第3页,写一写、记一记“年”的笔顺。(学生自己看书观察,记笔顺笔画。)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

师: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年”。

师:(课件演示“真”的笔顺,师讲解。)看老师是怎样写的。(师范写)你觉得我写得还可以吗?

生:-老师把“真”字写得很紧凑,很好看。

-最后那一横应该写得更长些。(生练写)

四、交流,诵读

师:(指黑板上的各种灯笼形字卡)这是小鱼灯,这是兔子灯,多好看,课文当中还有许多奇妙的花灯呢,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花灯?

生:我最喜欢猴子灯。因为我很喜欢孙悟空。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还有谁和他一样也喜欢猴子灯呢?  我真想看一看,小猴子怎样眨眼睛?你们能来演一演吗?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呢?请你也读一读。

生:我喜欢金鱼灯,因为它能吐泡泡,一定挺有意思的。

师:吐泡泡是什么样子?你能学一学吗?(学生表演)也来读读这句话吧!喜欢这句话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加动作)

师:我也想来说说,我最喜欢荷花灯了,我想一定有一只漂亮的绿蜻蜓,落在一朵粉红色的荷花上,特别美丽。和我一样喜欢荷花灯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生齐读)

师:课文中的花灯太有趣啦。不过,我想要是和我们班同学设计的比起来,那就差远了!是吗?(是)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花灯呢?快来告诉大家吧!

生:-我想做一个孔雀灯,孔雀正在开屏,五颜六色的。

-我要做一个飞机灯,在我们的头顶飞来飞去的。

-我想做一个大龙灯,龙的尾巴还摆来摆去的。

师:你们想得真好,我可以说“纸糊的金鱼吐泡泡”,你可以说什么?

生:-(想了一会儿)我可以说:“纱做的大龙摆尾巴。”

-我想做一个小鸡形的灯。

师:你能也编一句儿歌吗?

生:小鸡灯……(其他学生:吃小米  吃小虫)我知道了,小鸡灯叫咯咯。

[点评: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立自在的世界,老师给学生创造了这个想像的空间,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积累展现出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拓展训练

师:真棒,看来我们不仅能做花灯,还能作诗呢!

师:(播放课始录像中看花灯片段)听!欢庆的锣鼓又敲响了,美丽的花灯又亮起来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去看花灯吧!和你的好伙伴朗诵、表演儿歌吧!(学生排练或个人读,或多人读,或加动作演。)

师:谁愿意演给大家看。(第一组演完后)读得真好,老师送给你一盏小灯笼做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字,再组个词,你就可以提着小灯笼回家了!

第二组表演。

生:老爷爷,我们一起去看花灯吧。(两人表演,一人演孩子,一人演老爷爷,弯腰,一手捶背,声音加粗。)分句朗读儿歌。

[点评:学生们的表演与朗读绘声绘色,有些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在表演中孩子们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仿佛那喜庆、欢腾的元宵夜看花灯的场面就在眼前。]

师:还有这么多漂亮的花灯,谁想提回家,就请你来读一读字,再组个词吧!

师:没有得到灯笼的同学们别着急,你别忘了,你自己不也是个小设计师吗?动动脑、动动手,老师相信你准能做出更奇妙、更漂亮的花灯。做好后,可以把它们带到学校来,用你们的小手把我们可爱的文艺二校妆扮起来,你们说好吗?(好!)

[点评:教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们都爱校、爱班这一特点,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点燃他们在课后亲自动手制作花灯的激情。]

〖教学后记〗

这堂课上,我第一次采用了测读的识字方法,感觉效果十分显著。北师大版低年级教材的识字量大,例如本课就有 15个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的字。如果在一课时内平均使用力量,那么课堂压力太大。而这些字有许多是学生在生活中早已认识的,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就用测读的方式将学生已在生活中自主认识的字和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分成两部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在课堂内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这样做,既缓解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又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我觉得这种测读的识字方法非常适合应用在识字量大的低年级课堂。

看花灯 3

绘画活动《看花灯》是主题《正月里》的一个教学活动,其活动的重点是绘画仰望天空的人物五官的变化,这是和绘画一般人物的五官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头发和眼睛、嘴巴在仰望天空时是相反的。我分析教学目标后,在看看《小朋友用书 手工》提供的绘画参考和绘画纸张时,有了自己的思考,如果就利用书上的绘画纸可能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为纸张是横向的,对“看”的空间很难表现;绘画的范画有侧面的妈妈,小朋友在模仿时难度增大,达不到效果。在此我改了我们提供的绘画白纸,而且要求小朋友采用纸张竖着绘画的方式,加上绘画前的孩子们经验的准备以及绘画相关的添画,结果看到小朋友的作品时,效果和我想象的基本一致,看来在教学活动前的教学目标分析,幼儿教学前的经验准备以及材料的改变是有必要的。我的教学收获是:

抓住主题中的“看”

从看花灯中的看字可以理解为活动的重点,能在绘画中体现看的五官特征。我利用纸张的改变给幼儿提供更开阔的材料,使幼儿在创作中正真能绘画出“看”的场景,达成目标重点,而且画面更真实和合乎逻辑性。

凸显主题中的“真”

为了完成目标,提升幼儿的绘画水平,我给幼儿提供真实的场景,去操场上看头顶的云彩,让他们真实体验抬头望天空的头部变化是怎样的?在观看同伴时,发现同伴的五官变化又是怎样的?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真实的体验。

紧扣主题中的“闹”

看花灯应该是一个热闹的场景,除了在人物的衣服上增加亮丽的色彩,在花灯上涂上各种红色,有火红的感觉。其实在画面上再增加绚丽的烟花和焰火,更为丰富了。有大块的内容是孩子们看,有火红的花灯挂天空,还有细细碎碎的点状、线状的烟花和焰火。整个画面内容丰富,色彩丰满,主题鲜明。

看花灯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灯、猴子灯、走马灯、荷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测读生字,指导书写。

(2)引读课文,认识花灯,借助课件,理解内容。

(3)设计花灯,训练表达,播放音乐,表演儿歌。

3、情感、态度目标:

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感受元宵节看花灯时的热闹、欢腾,激发对中华传统民俗的热爱。

〖教材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想象花灯的样子,并通过设计花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灯笼型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视频导入。

师:孩子们,今年的元宵节你们过的快乐吗?能不能把你们的快乐说给老师听听啊?(点名说)

师:是呀,元宵节真是太好了,全家人在一起可以吃元宵,看社火,晚上还能看烟火,看花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老师也特别喜欢过元宵节,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重温一下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吧!(播放录像)

师:看完了这段录像,我想刚才那五颜六色的花灯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你们看过花灯吗?你都看到过什么样有趣、漂亮的花灯呢,给大家说说吧!(点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揭示课题。

(1) 师:你们看到了这么多花灯呀!老师不仅喜欢看花灯,你们看(出示花灯形状字卡:花)我还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漂亮的小灯笼呢!好看吗?(好看)小灯笼上的字认识吗?

生:花。(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认识的呢?以前在哪见过吗?

生:-我知道“花”就是公园里见到的“爱护花草树木”的“花”。

-“花”就是“花生”的“花”。

师:这个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儿歌:看花灯的“花”。也是花灯的花。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歌《看花灯》。(板书:看花灯)

师:谁愿意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对能读出喜庆感觉的学生给予表扬。)

2、初读课文。

(1)师范读。

师:儿歌当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读读课文,会读的同学可以轻声地和我一起读。

师: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生评)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评价,那你们想像老师一样读得这么好吗?那就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吧!

(2)师教读。

师: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自己试着练练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生自由练读。

师:孩子们,你们练得这么投入,那现在,哪些小朋友能将课文读下来呀?请举手。这么多人啊!一起来读给老师听听吧!

(4)生齐读。

3、指导认字。

(1)师:我觉得你们很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读得这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课文里的字,如果你会读就大声地读出来,好吗?

教师将学生认得较好的字,贴在黑板的左侧,将大部分学生认得不够好的字贴在黑板的右侧,个别学生不认识的字,及时练读。(字卡的形状为灯笼形状,造型简洁、美观。)

(2) 师:(指黑板左侧)这么多字都会读,了不起,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师:(指黑板右侧)这边的字有办法和它 (学生用问一问、拼拼音的方法认识生字。在组内交流学习识字、读词。)

师:谁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来读一读。最好再组个词语。

三、抓住重点,指导写字。

1、师:(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字)田字格中的这6个字,不仅要求同学们能够读好,还要求大家能记住它们、写好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呢?(学生有的说用记笔画的方法,有的说用换部件的方法。当提到“年”和“金”字时,教师重点指导写法。)

2、指导“金”。

师:这个字的笔顺最容易出错了,睁大眼睛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板演,生书空)

师:来,把这个字在练习本上按笔顺写两个,这样你就会把它记得更牢。(生练写)

3、指导“年”。

师:把书翻到第3页,写一写、记一记“年”的笔顺。(学生自己看书观察,记笔顺笔画。)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

师:在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年”。

四、交流感受,诵读诗歌

1、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用心,瞧,黑板上的花灯都在冲你们笑呢!课文当中还有许多更奇妙的花灯呢,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儿歌中写了什么样的花灯?

(1)填一填

(2)说一说: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花灯?(点名汇报)

生:我最喜欢猴子灯。因为我很喜欢孙悟空。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还有谁和他一样也喜欢猴子灯呢? 我真想看一看,小猴子怎样眨眼睛?你们能来演一演吗?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呢?请你也读一读。

生:我喜欢金鱼灯,因为它能吐泡泡,一定挺有意思的。

师:吐泡泡是什么样子?你能学一学吗?(学生表演)也来读读这句话吧!喜欢这句话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加动作)

师:我也想来说说,我最喜欢荷花灯了,我想一定有一只漂亮的绿蜻蜓,落在一朵粉红色的荷花上,特别美丽。和我一样喜欢荷花灯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师生齐读)

2、所以,我要说: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说:(齐读最后一句)

3、师:课文中的花灯太有趣啦。在元宵节的灯会上,还有更多更漂亮的花灯呢!大家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啊?(播放图片)

五、拓展训练,升华主题。

1、小朋友们,喜欢这些花灯吗?那能不能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也来设计一些你喜欢的花灯呢?你想做什么样的花灯呢?快来告诉大家吧!(点名说)

师:真棒,看来我们不仅喜欢看花灯,还能做花灯呢!

师:(播放音乐)听!欢庆的锣鼓又敲响了,美丽的花灯又亮起来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去看花灯吧!和你的好伙伴朗诵、表演儿歌吧!(学生排练或个人读,或多人读,或加动作演。)

师:谁愿意演给大家看。(第一组演完后)读得真好!

第二组表演。

2、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看花灯吧。(师生共同表演课文)

3、师:是啊,明年我们也要做花灯。只要动动脑、动动手,老师相信你准能做出更奇妙、更漂亮的花灯。老师期待着,我们班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小小设计师!期待着,明年的元宵节会更热闹!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看花灯 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元宵节》,大家来说说元宵节人们在干什么?(吃汤圆)“汤圆”的“圆”是什么意思?(团圆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团圆了,咱们再一起去看看元宵节最好玩的花灯吧!(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昨晚有哪些同学已去看课文里的花灯了?(生举手)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带领大家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花灯?(指名读。生评。)

生:他的声音很洪亮。

生:他把灯(dēng)读成(dēn)了。

师:你听得很认真。同学们一起把灯(dēng)读三遍。(全班读。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说记“灯”字的方法。)

三、认识字词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花灯的世界吧!(生齐读课文)

1.看第一盏花灯,认识“金”、“吐”、“泡”。

师:我们看到的第一盏花灯是什么?

生:吐泡泡的“金鱼”。

师:鱼用什么吐泡泡?

生:嘴,和口有关。

师:我们应该怎样记“吐”字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吧!(生讨论)

生:鱼用嘴吐泡泡,“吐”就是“口”字旁,口+土就是“吐泡泡”的“吐”。

师:讲得很好!泡泡的“泡”字呢?

生:泡泡是水,“泡”字就是三点水偏旁,三点水加“包”就是“泡”pào。

(师出示词语卡片“金鱼”,先认“鱼”,再读文中句子,认“金鱼”这个词,最后认“金”字。)

2.看第二盏花灯,认“眨”、“睛”、“猴”。

师:我们看到的第二盏花灯是什么?

生:眨眼睛的“猴子”。

师:谁能用记“吐”字的方法来记“眨”字呢?

生:“眨”的是眼睛,所以是“目”字旁,然后……(学生说不出来)

(师“眨眼睛”,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进行讨论。)

生:右边上面的“横撇”像我们的上眼皮,“点”像眼珠子,“z”像下眼皮和眼皮下面一动一动的肌肉。

师(惊喜地):你们真棒!(接着出示卡片“眨眼睛”,学生很快说出“睛”就是目+青。)

师:请侯同学写出自己的姓:“侯”,大家来认识“侯”字。(侯开始书写,学生很快记下了“侯”字的写法和读音。)

师:同学们请看课文,姓侯的“侯”与猴子的“猴”有什么不同?

生:姓侯的“侯”偏旁是单立人(亻),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反犬旁加上“侯”字。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说得很好。这两个字音同,形、义不同。

3.看第三盏花灯,认知“走马灯”。

师:看完了“金鱼灯”和“猴子灯”,还有什么花灯呢?

生:还有走马灯,里面还有“猫”在追“老鼠”呢!

师:对,你们知道什么是“走马灯”吗?

生:“走马灯”就是会转的灯。

师: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电视里看到的。

师:你真是爱学习、会观察、很用心的好孩子。

师:看来看电视也能学到不少知识,你们要向同学学习,多学课外知识,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4.看第四盏花灯。

师:我们再看看这里还有什么灯。

生:荷花灯!

生:“荷花灯上立蜻蜓”,意思是说灯上有一只蜻蜓。

师:说得好。蜻蜓飞来飞去,常在荷叶、荷花上停留。这盏灯模拟了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5.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看花灯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生:金鱼、猴子、小猫、老鼠、蜻蜓。

师:这些动物花灯真是太有意思了,它们还会动。“金鱼”花灯会干什么?

生:吐泡泡。(板书:金鱼――吐)

师:“猴子”花灯会干什么?

生:眨眼睛。(板书:猴子――眨)

师:小猫在干什么?

生:追老鼠。(板书:小猫――追)

(学生认识“追”。讨论后记住字形。)

师:“荷花”灯上有什么呢?

生:立着蜻蜓。(板书:蜻蜓――立)(学生认识“立”)

师:我们今天看到的花灯可真不少,而且还会动,我们看看作者看了花灯的感受是什么?(生读“各种彩灯真奇妙”一句,认识“各”“彩”“奇”。学生讨论,想办法记住。)

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花灯,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也想做个花灯!

师:看看作者和你的想法一样吗?(生读课文最后一句:“明年我也做花灯。”)

师:同学们光顾着高兴了,知道是什么时候看花灯吗?

生:元宵夜!

(生认识“夜”,自己讨论,记住“夜”字。)

师:元宵夜大家都出来看花灯了,外面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齐读)“大街小巷人欢腾。”

四、熟读课文

1.教师领读课文。(提醒学生“吐”“眨”“追”“立”这四个字要读重音。“真”要拖长音。)

2.生练读课文。齐读。教师指导后再读。挑战读。

五、再认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评出“优胜小组”。

2.指名认读生字卡片,评出“优胜个人”。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像力,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明天我们比一比,看谁的花灯最好看。

七、板书设计

看花灯        人欢腾

金鱼      吐  ↑

猴子      眨     真奇妙

小猫      追  ↓

蜻蜓       立          做花灯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一开始就检查预习情况,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认识、记忆生字,降低了认字的难度,提高了认字效率;在让学生认识“眨”和“猴”时,采取了特殊的方法,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在授课方式上,没有机械地按照课文顺序来进行,而是由“去看花灯”感受到花灯的多、奇妙和大街小巷的热闹,学完了整篇课文。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内容,学习兴趣更浓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新字词,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安排了认字竞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知识,真的是“一举两得”。布置作业,让学生动手去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板书设计用四个动词突出花灯的奇妙,使学生体会动词的作用;花灯的奇妙使得大街小巷人欢腾,将诗歌内容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学生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看花灯 6

一、教材分析:

《看花灯》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主题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本课是紧密联系上一课《元宵节》安排的,是一篇洋溢着欢腾喜庆气氛的儿歌,它以生动活泼、极富动感的词语配以充满年味的画面,将元宵夜看花灯的热闹场面及各种花灯的奇妙之处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但对于元宵节看花灯,学生很多只是从电视上看见过,很少有孩子亲自经历过,在课上,通过播放录像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书写6个生字。

能力目标:1、知道元宵节也是灯节,想像花灯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并能把自己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听,感受看花灯的欢乐

情感目标:调动相关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看花灯时欢腾场面。读好多音字、轻声和长句中的停顿。

五、教学准备:

《看花灯》课件,生字卡片

六、课时数: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现在知道什么时候是元宵节吗?(知道,是正月十五。)孩子们真棒!那么元宵节吃什么呢?你还知道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让学生回答)

2、现在跟老师一起看看这些美丽的花灯吧!(课件演示:花灯欣赏)大家愿意去感受看花灯的热闹场景吗?我们来学习看花灯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课文,然后激发其他同学读课文兴趣,展开竞赛,看谁读的好。

3、师范读。(课件演示:课文朗读)

三、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孩子们,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美丽的花灯!你们想拥有它吗?(想。)可是,老师带来的“花灯精灵”只喜欢爱学习和认真的孩子。你们有信心得到“她”吗?(有!)

1、出示花灯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小组认读,有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3、我们是好朋友,我来读你来听,你来读我来听。(同桌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

4、听音跟读。(课件演示:学习生字——我会读)

(此环节中给表现较好的孩子奖励一些花灯样式的生字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细读课文,体会花灯之美。

看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些什么样的花灯?

2、感情朗读,由读的好的当小老师领读。(课件演示:课文朗读)

3、抽生回答:文中写了什么样的花灯?你还看过什么样的花灯?

4、你问我答

a、什么花灯吐泡泡?

b、什么花灯眨眼睛?

c、花灯怎么做?(纸糊、纱做)

d、走马灯里有什么?

e、荷花灯里有什么?

f、你最喜欢课文中哪种花灯?

五、拓展训练,结束全文

1、比赛读一读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描写你喜欢的花灯?

3、画一画它是什么样的吗?

4、动手和爸爸妈妈学做花灯。(综合实践活动)

5、总结,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全班感情朗读。

2、试着背诵。

3、学生之间互读并进行评价,指名对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学习生字

1、快读13个生字。

2、认读生字“花”(课件演示:学习生字——我会写)

a、抽生读,跟读。

b、扩词、扩句。

c、 学生当小老师分析字形(边说边书空),跟着课件写一写。

3、学习生字“金”“吐”“立”“各”“年”,由各个学习小组互教互学,教师巡视,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4、看课件演示,你刚才写正确了吗?

5、跟着课件学一学,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三、课堂练习

课件演示:课堂练习内容。

学生讨论、抽生回答。

四、知识拓展

课件演示:知识扩展

1、了解元宵节知识。

2、猜一猜,元宵灯谜。

五、总结

说一说自己学完《看花灯》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看花灯

吐   眨   追 立

纸糊   纱做

做花灯

第二课时

看花灯

花   金   吐   立   各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