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优秀11篇)正文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优秀11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

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读后感 1

在以前,我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这本书是出自著名作家张天翼之笔,它里面讲了两个小男孩的`故事,他们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他们两个是一对好兄弟,做什么事都在一起,但是他们各有一个缺点,没头脑干什么事都糊里糊涂,丢三落四;而不高兴则是什么事也不肯做,干什么事都不高兴。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但它同时也教育了我:做事情绝不能像没头脑和不高兴他们两个一样,否则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有一个星期天,我们小学的小队要展开一次小队活动,我就在活动开始前整理东西;若是在平常,我就会很懒散地让妈妈和奶奶帮我准备,整理要带的东西,自己却什么都不想做,就像不高兴一样,而在那天,我就不一样了,我自己自觉地去拿书包,自己整理活动中要用的东西。我做事时总是拿了这个,忘了那个,没头没脑,就像没头脑一样,而在那时,我改正了这个坏习惯,我记录下了我要带的所有东西,然后一一按照记录下来的东西把它们放在我的背包里,然后又把东西整理了一遍,全都带齐了!我第一次感到那么轻松。准备好了之后,我就去和同学会合了,之后,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小队活动。

这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一本很有趣的好书,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也会很喜欢的。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2

没头脑丢三落四,这个东西放那,那个东西放这,第二天这个东西找不到,那个东西还是找不到,找练习本找到妈妈回来还没找到,屁股一坐才知道,练习本原来就放在裤子口袋里,他的房间弄的`乱七八糟。

不高兴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说反话,人家叫他不要往泥坑里走,他偏要往泥坑里走,嘴里还说着:“不高兴,不高兴!”结果害的是他自己,最后,神仙老人把他救了出来。

神仙老人把没头脑和不高兴一起变大,没头脑是工程师,不高兴是演员,没头脑给小朋友们建了少年宫,看戏在最顶楼——二百三十楼,结果忘造电梯。戏剧的名字叫《武松打虎》,不高兴演老虎,打了两个月,“武松”气喘吁吁,而不高兴却仍然活蹦乱跳。“武松”说:“‘老虎’,求求你,快死吧!”“老虎”却说“不高兴,不高兴”,就这样,最后变成了老虎打武松。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3

读完《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这本书讲的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位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的;”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作为少年宫,却忘了设计电梯,到了二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却跟他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却总是不高兴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最终,还是”没头脑“把他拖了下去,仙人把他们变回来后,”没头脑“变得”有头脑“了,”不高兴“也变得性格开朗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很幽默,让我快笑掉牙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童年里多一些欢乐,让这本书陪伴我们度过一个欢乐完美的童年。但我一个很深的感悟:我们不要学不高兴,天天都不欢乐,也不要学没头脑,总是整天丢三落四的,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缺点。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4

看了这部搞笑的故事之后,我不禁笑了起来,想在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呢!

这部书讲了两个小朋友,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不是不聪明,而是什么事情总想打个比方而已。还很马虎,常常”丢三落四“,因此挨批评,可”没头脑“并不在乎,他长大后当上一个工程师,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楼来做少年宫,里面有剧场,有运动场,有游艺园……

总之,少年宫里面应有尽有,可忘了设计电梯,要到二百二十五层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子,上下一次要有一个月,而”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他叫‘”不高兴“并不是他不会笑,不开心,而是固执任性,不喜欢和他人配合,有一次,他和别人搭配演”武松打虎“不高兴扮演的是老虎,但是他总部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坏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清楚的说意思是别人让他向西,他却向东,不高兴的名子由此得来。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悟要和大家分享,其实这两个人都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没头脑是让我们做事认真,不高兴是我们一定要与大家和睦相处。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5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虽然这本书是小朋友看的,但是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要我们大家永远记在心里面的。

这本书讲的是两个好朋友,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不是没脑子,而是他做事太马虎了,所以叫没头脑。不高兴是因为他做什么是都自作主张,别人让他做什么他都不高兴。

有一天,他们碰上了奇遇,把没头脑变成了建筑师,吧不高兴变成了演员。于是,没头脑建了一幢三百多层的图书馆,却忘了设计电梯,大家上一百多层的`图书馆看戏,来回要花两个月。戏的内容是《武松打虎》,这部戏的老虎就是不高兴演的,但是武松要把老虎打死的时候,他就偏不高兴了,跟武松斗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还不死,孩子们的家长都急得开直升飞机来接了。

最后,他们两个意识到自己的毛病如果不改正的话,会铸成大错。没头脑不再那么马虎,变得细心了;不高兴也学会听从他人的意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时候马虎虽然是小事,但是如果这个毛病一直到长大了还不改正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努力改正,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这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感悟 6

我有一本我最喜欢看的课外书,书的名字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书名虽然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可这本书记录了很多故事。比如: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奶奶的怪耳朵,小妖精的咒语、小妖精闯祸、当心你身上的小妖精等,我最最喜欢看的故事还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讲的是:没头脑很马虎总是对三落四,不高兴总是说不高兴。一次,他们遇到了神仙,他们求神仙把自我变成大人。变成大人后,他们做了很多错事,他们又让神仙把自我变回来,做了好孩子。

没头脑和不高兴作文 7

从前有一对好朋友,一个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想到这个,就忘了那个。另一个脾气古怪,爱跟别人唱反调,大伙向东,他偏偏向西;大伙向西了,他偏偏要向东,别人劝他,他就说:“我偏不高兴和你们一样!”于是大家给他们俩起了个外号,一个叫“没头脑”,另一个叫“不高兴”。这天刚下过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放学回家。大家都走大道,他偏要抄近道走泥泞的路,还没走几步,结果扑通一声,掉进了一个大水坑。他垂头丧气地爬起来,看着面前站着个仙人,仙人对她说:“我是仙人,看你一脸不高兴,我就想让你高兴高兴,你有什么愿望?”“我有一个朋友,也让他高兴高兴吧!”他急忙找来了“没头脑”。“没头脑”说:“我想当个演员。”“那我就当个建筑工程师吧!”“不高兴”说。只见仙人念了几声咒语,他们呼的一声高了起来,一个成了演员,一个成了建筑工程师。

“不高兴”成了建筑师以后,首先就想设计一座少年宫,让全市的小朋友能同时在里面玩。他画了张图纸,是一片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剧场、运动场、游乐场、图书馆等应有尽有。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什么事都爱与别人唱反调,连建楼都是。他心想:“他们盖的房子都是直的,我偏不高兴和你们一样,我要盖像比萨斜塔那样的房子。”少年宫很快就建成了,“不高兴”还收到了请帖,被邀请去看戏。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孩子们身上戴着护肘、护膝,头上还戴着安全帽。“不高兴”心想:“去少年宫玩怎么跟去建房子一样呢?”

“不高兴”来到少年宫,刚想进门,门卫拦住他,问他怎么没有戴安全帽。“不高兴”挺纳闷儿:“看戏还用戴那些玩意儿?”这个太新鲜了!门卫解释说:“这些楼都是斜的,楼上的人一开窗就会掉下来一些小物件,要不戴安全帽,还不被砸死?”“不高兴”呆住了,门卫安慰他说:“不要紧,我给你开张条子,少年宫里面的人会给你发安全帽的。”“不高兴”心里直懊恼:我设计斜塔的时候,怎么不去请教请教呢?没法子,“不高兴”只有和大家顶着楼上掉下来的东西,快速奔到剧场。

终于到了剧场,一看节目单,演的是《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正巧,他的老朋友“没头脑”扮演剧中的牛魔王。大幕徐徐拉开了,锣鼓声铿锵有力的响了起来,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了出来,与铁扇公主斗智斗勇。这时,牛魔王出来了,“咦,这期的节目不是《三借芭蕉扇》吗,怎么有两个孙悟空呢?难道这场戏临时换成了《真假美猴王》不成?”台下的观众说。原来是“没头脑”穿错服装了,真的孙悟空对“没头脑”说:“喂,你在这场戏里演的是谁啊?我才是孙悟空!”

我也不知道我演的是谁,不过我记得我演的就是孙悟空啊!”“没头脑一直分不清他演的是谁,剧场只好宣布暂时休息。

戏一连演了好多天,“没头脑”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演的是谁,台下的观众可急了,再这么演下去,休假就要结束了。

“不高兴”越看情形越不对,觉得“没头脑”的毛病跟自己一样,都给大家带来了坏处。他冲到台上,一把拉住“没头脑”,把他拖下台,奔到仙人的住地,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去,一眨眼,他们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从此以后,他们明白了:从小必须养成好习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于是,他们经过努力,终于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有感 8

暑假到了,为丰富我的暑假生活,奶奶给我买来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让我读,听到题目我就充满了好奇,所以奶奶一买回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第一个故事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里面讲的是有个孩子总爱丢三落四,大家叫他“没头脑”,妈妈为他的将来发愁,他却不以为然;还有个孩子叫“不高兴”,他总爱跟人唱反调,天天嘴里说着:不高兴、不高兴。之后他们发现自我的这些习惯很不好,并改正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丢三落四,天天都要开开心心、快欢乐乐千万不能学习他们两个!

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有感 9

看了《没头脑和不高兴》里面的“当心你自己身上的小妖精”这篇故事,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故事讲了主人公多多本来是个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听从父母的教诲,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不乖了,怎么不乖呢:早上吃早点,妈妈端来牛奶和面包叫多多吃,多多不但不答应,而且还把牛奶弄洒了。妈妈把青菜夹给多多,多多就张大嘴巴哇哇大叫:“我不要吃,我不要吃……”星期日爷爷来了,多多把他的苦恼告诉了爷爷,爷爷笑着说:“是一个专门捣乱的脾气精钻进了你的身体里。”多多听了似懂非懂,他决定战胜这个脾气精,向爷爷讨教了办法,每当要发脾气时他就尽量不发脾气,果然这个妖精就不再作怪了。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不能随便乱发脾气,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只要坚持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有时脾气也很差,觉得跟多多很像,看了这个故事,我决定要像多多学习,做一个有教养,有涵养的好孩子。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书笔记 10

推荐这几天,我看了任溶溶原名任以奇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给我留下了很多欢笑和启发。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作少年宫,忘了设计电梯,到两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太麻烦了。“不高兴”呢,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份演老虎,却总不高兴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煞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久久不能离去。

看完这本书以后,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刻苦学习,独立思考,做任何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克服各种缺点和困难,感于冒险,团结同学,尊敬长辈,做一个文明快乐的银河学子。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11

今天妈妈给我买回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我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却让我深有感触。故事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他们各有一个外号,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名如其人。没头脑是一个做事马虎,丢三落四。

不高兴是一个动不动就生气,别人说东,他说西,别人说西他偏说东,做啥事都和别人对着干固执任信,我行我素。一天,不高兴遇到一仙人,仙人为了让不高兴变得高兴满足他一个愿望,让他们做一个月的大人。不高兴成了一名演员。他的好朋友没头脑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没头脑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后盖了一座少年宫,共三百层,里面应有尽有。一天,他收到一封请帖请他到少年宫第二百五十层去看《武松打虎》他高兴地去,一路上看好多人都带着帐篷、炉子、被子、毯子等以为大家是去露营,可是等他到了少年宫才发现自己盖的大楼没有设计电梯。

一路上大家都在埋怨起来:“这么高的大楼,连电梯都没有真是没头脑”没头脑在一边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不高兴演的是《武松打虎》里的老虎。戏开始了武松拿着一根棍子摇摇晃晃地出来了,突然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窜了出来。这只老虎就是不高兴演的,武松一棍下去,棍断了,就赤手空拳打起来。一来一回打了几个小时累的武松直喘气拳头都举不起来了,央求老虎快点躺下,可老虎还是精神赳赳,一个劲地说:“不高兴不高兴”。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打了好几天,可老虎就是不高兴死,最后观众都求老虎快点倒下。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要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长大后就会跟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样了。